在这片海港“江湖”里
曾经有一群初出茅庐的“新手小白”
他们或许是
面对客户手足无措的“市场小新”
或许是
在技术岗位上略显生涩的“新兵蛋子”
又或许是
……
别急!
海港“江湖”从不缺传奇
且看他们以脚踏实地的步伐
后来者居上
在各自的领域里
练就一身令人刮目相看的绝活儿!
龙口港公司 吴涛 从机械维修“新手”到创新“能手”,吴涛的成长之路凝聚着永不服输的坚韧与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初入港口时,面对大型进口设备维修资料的稀缺与技术壁垒的重重挑战,吴涛的工作无疑举步维艰。正是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带领“吴涛创新工作室”自主制作沃尔沃发动机试验平台,实现了发动机“体外”性能精准检测,大幅提升了检修效率。同时,他不断在技能领域深耕细作,先后获得龙口市首席技师、烟台市首席技师、烟台港工匠等荣誉称号。在大型设备维修过程中,他勇往直前,以无畏的姿态跨越障碍,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任务,不断从实践中汲取智慧,总结宝贵经验,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联合通用公司 李高飞(图右) 在火车作业中,铁丝固定长度的精准掌握至关重要,而32厘米则被公认为这一领域的黄金标准。联合通用公司散杂货装卸工李高飞,通过日复一日的不懈钻研与刻苦练习,练就了一项精确到毫米的高超技艺——断铁丝,其精确度可达毫米级别,完美诠释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了将这项技能锤炼至极致,他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从用尺精细量度,到手掌与手腕的感知判断,反复试验;为了更加高效且节约资源,他采用细麻绳模拟铁丝进行练习。正是这份持之以恒的努力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李高飞能够蒙眼挑战十次切割的总误差小于6毫米,单根误差更是近乎为0。在看似平凡的火车作业岗位上,李高飞从一名普通工人成功蜕变为技能高超的“行家里手”。 莱州港公司 焦魁(图右) 焦魁初入莱州港公司时,作为门机技术员,他技术掌握尚显单一。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实操实践,焦魁不断钻研设备管理,夯实技术基础。转岗设备管理员后,他肩负起固机流机设备的全面管理重任,主导设备维保管理及技术创新工作。近两年,参与7项专利研发,主导完成47项“五小”创新项目,为公司节省成本费用约200万元。他的努力不仅得到公司的认可,还荣获烟台市“五小”创新成果三等奖、莱州市职工创新创效竞赛奖,也让他成为公司散杂货作业队技术革新的骨干,为公司发展贡献不可或缺的力量。 矿石公司 逄晓涛 矿石公司挖掘机司机逄晓涛,初入职场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成长速度,成为同期入港新职工中的佼佼者。仅用短短三个月时间,作为驾驶技术略显生疏的新手,他便顺利通过了定车考试,正是这种肯吃苦、善学习、能拼搏的过人精神,让他逐渐成长为挖掘机司机中的“尖子选手”。工作中,逄晓涛从不畏惧艰难险阻,每当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或是需要“抢船作业”的紧急关头,他总是冲锋在前。日复一日地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逐渐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挖掘机驾驶技艺。并先后取得“山港状元”“优秀农民工”等荣誉,用挖掘机操控毛笔写字更是作为他的一项独门绝技入选烟台港“十大绝技绝活”。 客运公司 张亚慧 作为今年新加入客运公司的一员,张亚慧如同踏入“新手村”的探险者。初涉合同管理工作时,面对复杂的条款细节,她犹如置身于迷雾之中,感到既新奇又充满挑战。在她的不懈钻研下,逐步解锁合同审核秘籍,从一字一句中磨砺出精准判断力。如今,张亚慧不仅学会了如何迅速识别合同中的潜在风险,还掌握了优化条款的技巧,为公司筑起一道坚实的风险防线。她的每一步成长,都凝聚着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正是在积累与提升中,她逐渐在合同管理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小能手”。 滚装物流公司 孙建文 初入职场的孙建文,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与复杂的业务流程,曾一度感到无所适从。作为一名操作司机,他并未气馁,全神贯注于每一次装卸任务,同时以 “啸林定位” 为基础,对驾驶操作细节深入探究,持续积累经验。面对复杂车况与作业环境,他主动向资深前辈虚心求教,不断锤炼驾驶技能与应变能力。在备战山东港口职业技能大赛过程中,他更是全力以赴,充分整合过往操作经验,精心打磨技术。历经重重艰难与考验,他一路披荆斩棘,以实操、理论双满分的成绩成功登顶乘用车驾驶员状元宝座,实现了从职场菜鸟到行业翘楚的惊艳蜕变,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典范。 蓬莱港公司 林一鸣 初入港口时,林一鸣仅是一名对门机操作知之甚少的“新手”司机。他怀揣着对知识的无限渴望与不懈追求,逐渐揭开了门机结构的神秘面纱。日常工作中,他对待每一次日常检查都细致入微、不遗丝毫。渐渐地他不仅掌握了门机全货种作业的技能,更在实践中不断精进,使自己的技艺日益纯熟。特别是在加入风叶、模块作业专班后,林一鸣凭借其出色的表现,迅速在团队中崭露头角,成为了专班内最年轻且备受瞩目的门机司机。今年,他积极参与并见证了全球最长风叶吊装等5项作业纪录的诞生,并成功竞聘为门机操作一班班长,开启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 管道公司 岳伟杰 初到烟台港管道公司维抢修中心,岳伟杰被眼前近一人高的扳手与各式各样的管钳深深震撼,琳琅满目的工具让他既感到迷茫又充满兴奋。面对这一全新的世界,他深知自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学习与实践。岁月流转,岳伟杰在不断地学习与摸索中逐渐成长,从最初对单个工具的陌生到如今能够熟练应对大型输油泵的维修,他的技能与知识在积累中不断提升,也实现了从一名普通的维修工人到班组长、技术员的蜕变。尤其在技术领域,他掌握“埋地电力电缆故障”的快速探寻定位技术,这一“绝活”不仅让他在行业内声名鹊起,更为公司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铁路公司 吕光峰 吕光峰是铁路公司工电段线路工,凭借精湛的技艺,2022年获得“烟台市技术能手”称号,2023年则更进一步,加冕“山东港口状元”。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他无视四季更迭、无惧寒暑交替,始终如一在铁路线上挥洒汗水、默默耕耘的写照。备赛期间,每天工作结束后,他总会来到铁路线上,手握道尺认真测量每一处位置。看道,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门艺术。他要求作业人员具备超凡的观察力与判断力,能够在百米之外精准把握毫厘之差。在约30米左右的距离判断起道量,高了低了都会对铁路安全构成威胁。正是这样长年累月在铁路一线的摸爬滚打,使他练就出“起的平、拨的直、看的准”的拿手绝活。 集装箱公司 李明通 创新创效,行稳致远。入港之初,作为“科创小白”的李明通,亲眼目睹了智能衡重系统识别所展现出的精准、高效,从而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全身心地投入,先后参与并成功实施铜精矿智能直取装备研发、正面吊电动化改造等重大项目,不仅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效益,他也凭借项目成果,获得各类专利、奖项十余项,成为了团队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外理公司 姜程 作为外理公司“毕监平创新工作室”最年轻的技术人员,姜程为公司科技创新注入了“新鲜血液”。依托山东港口科创平台,在师父的精心指导下,他全过程参与了外理公司集装箱智能理货三期、智慧理货调度指挥平台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在集装箱BAY位智能识别技术攻关中,姜程发扬“钻”“创”作风,跑现场、查资料,连续攻克了不规则箱号识别等多项难题,将BAY位智能识别率稳定在98.5%以上。他所参与的“基于北斗差分定位的集装箱理货装船积载位计算”获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验收。 运营保障中心 孔德浩 三年间,孔德浩以榜样为镜、向精进挑战,每一次技能提升背后的汗水,都是对目标的坚守与自我的超越。在5G基站建设项目中,他独立制作完成港区基站卫星图,详细标明基站位置等信息,为智慧港区建设提供了更加直观的数据资料;在机房标准化改造和安全用电整治方面,他参与绘制30幅配电柜线路图和3幅配电箱线路图,极大地提高通信机房整体用电安全水平。他用诚心与耐心按下“快进键”,多次在中心和烟台港举办的技能大赛上取得优秀成绩,并通过不断弥补自身短板,将一个个难题转化为成长的阶梯。 应急救援中心 宋超 被誉为港区消防检查“火眼金睛”的宋超,经历了从消防战斗员到防火监督员的华丽蜕变。对于自己的成长,宋超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坦言,所有的成就都是靠“走”出来的。为了做好隐患整改工作,他深入一线,带着消防规范逐个现场进行细致检查。他边走边查,边查边落实,每一项都严格排查,每一点都认真积累。正是这样的执着与坚持,练就了他敏锐发现隐患的能力。成为防火监督员的一年里,他凭借不懈的努力与卓越的表现,获得了第二十届山东省青年职业技能竞赛安全员赛项个人二等奖以及山东港口应急救援中心“最佳防火检查个人”等殊荣。消防安全只有进行时,他将继续奔走在港区消防安全一线,用“脚步”守护港口消防安全。